位于青岛鱼山路和大学路转角的那一圈红墙,已然成为青岛极具代表性的网红墙。在许多老青岛人,特别是老沧口人的心里,也有一堵大红墙令人难以忘却,那就是沧口二航校外的大红墙,承载着无数人美好回忆的城市印记。
1950年11月1日,海军航空学校在青岛沧口机场正式成立,这里堪称海军航空兵的摇篮。1952年6月以海军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的空、地勤学员为班底,组建海军航空兵第一师第一团,海军航空兵由此逐步成长。
1952年8月,海军航空学校一分为二,一航校(原海军航空兵学院的前身)迁至潍坊,专注培养飞行员;二航校留在青岛沧口,专注培训地勤保障人员。
1970年,二航校迁至山西太原,1974年回迁青岛。1992年二航校并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,2020年成为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。二航校有南北两个区域,南侧是沧口飞机场,北侧是学校校园,二者被四流中路分隔开来。
据一些老沧口人回忆,二航校大红墙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。在此之前,从华新纱厂(原青岛国棉九厂)大门前往胜利桥(当时胜利桥尚未建成,车辆需通过下方漫水桥)要绕经四流中支路。
因出行交通不便利,来往需要绕着航校西墙走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,专门开辟一条通道,将沧口飞机场和二航校分隔开来,即是如今的四流中路沧口飞机场那一段。如此一来,车辆和行人就能直接通行。
经过粉刷的红色墙壁,还有那墙外面的这条小径,历经了多少个四季轮回,留存下数不清的过往故事。二航校的大红墙原本没现在这般高,墙顶是后来添加上去的。二航校的大红墙让人感觉坚固而有分量,每到夏天,在浓密树荫庇护下的红墙更是承载着满满的回忆。
2015年11月大红墙被移除,换成了新式的栅栏围墙。城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,大红墙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。
现在的太原路,原是国棉九厂老宿舍南边的旧马路,顺着这条路穿过铁路可以去洗海水澡、钓鱼、挖蛤蜊。在二航校被划分为东西两院之前,这条路是主要通道,属于四流中路的一部分,曾叫四流中支路。在胶州湾高速建成之前,没有太原路,只有四流中支路,太原路是原四流中支路的一部分,一直延伸到环胶州湾高速。
二航校外,分开之后,有一长段红砖墙,称之为大红墙,也叫沧口大红墙。曾是老沧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几十年来,静静凝视着城市的变化。
曾经的二航校大门,一同消失的还有二航校旧大门。这扇紧挨着四流中路的二航校大门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,风格古朴且显得庄重,极具年代气息,门柱上还嵌着花园单位的标识牌。
往昔的二航校,现今的成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。
这堵灰扑扑的水泥墙沉默地立在四流中路旁,墙面上斑驳的裂纹像老人手背上的青筋,记录着数十载风雨的侵蚀。墙根下零星散落着几片枯黄的梧桐叶,被秋风卷着打了个旋儿,又无力地贴回地面
全国配资公司,炒股加杠杆app,股票配资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